Spring等框架支持对事务的管理,可以更好的实现存储和业务逻辑的分离,不过代码或者框架层面的事务管理,最终还是落实到数据库上,
存储过程作为一组预编译的SQL语句,性能会优于代码层面的多次SQL操作。在一些复杂的业务场景,或者对性能要求比较高的垂直业务上,可以适当的直接操作数据库。
维基百科对事务的定义中,一个数据库事务的存在包含有以下两个目的:
事务的原子性和一致性可以通过定义回滚等操作完成,在数据库的并发控制中,通过隔离级别用来平衡系统性能和事务的隔离性。
SQL标准定义了4类隔离级别,用来限定事务内外的哪些改变是可见的,哪些是不可见的。低级别的隔离级一般支持更高的并发处理,并拥有更低的系统开销。
READ UNCOMMITTED(读取未提交内容):最低级别的隔离,它允许一个事务读取还没COMMIT的数据,这样会发生脏读(Dirty Read),实际很少采用
READ COMMITTED(读取提交内容):在一个事务中只允许已经COMMIT的记录可见。READ COMMITTED满足了隔离的简单定义:一个事务只能看见已经提交事务所做的改变。但是可能会出现不可重复读,指在一个事务内,多次读同一数据,在这个事务还没有结束时,另外一个事务也访问该同一数据。那么在第一个事务中的两次读数据之间,由于第二个事务的修改,那么第一个事务两次读到的的数据可能是不一样的
REPEATABLE READ(可重复读):在一个事务开始后,其他连接对数据库的修改在本事务中不可见,直到本事务结束。这样保证在一个事务中重复读的结果一样,除非本事务中UPDATE数据库。 这是InnoDB引擎的默认事务隔离级别,它确保同一事务的多个实例在并发读取数据时,会看到同样的数据行。但是可重复读下可能会出现幻读,幻读指当用户读取某一范围的数据行时,另一个事务又在该范围内插入了新行,当用户再读取该范围的数据行时,会发现有新的“幻影” 行。InnoDB和存储引擎通过多版本并发控制(MVCC)机制解决了该问题
SERIALIZABLE(可串行化):最高级别的隔离,只允许事务串行执行。为了达到此目的,数据库会锁住每行已经读取的记录,其他连接不能修改数据直到前一事务结束,在这个级别,可能导致大量的超时现象和锁竞争
MyISAM:不支持事务,用于只读程序提高性能
InnoDB:支持ACID事务、行级锁、并发
Berkeley DB:支持事务
- SELECT @@global.tx_isolation,@@tx_isolation;
可以使用如下语句设置MySQL的session隔离级别:
- SET TRANSACTION ISOLATION LEVEL {READ UNCOMMITTED | READ COMMITTED
- | REPEATABLE READ | SERIALIZABLE}
MySQL默认的行为是在每条SQL语句执行后执行一个COMMIT语句,从而有效的将每条语句独立为一个事务。
为了打开事务,需要允许在COMMIT和ROLLBACK之前多条语句被执行:
(1)设置MySQL的autocommit属性为0,默认为1,通过下面的命令查看是否打开自动提交:
- select @@autocommit;
- 或者
- show variables like 'autocommit';
(2)使用START TRANSACTION语句显式的打开一个事务
- # 开启事务
- START TRANSACTION;
- # 需要事务的sql语句
- # 提交事务
- COMMIT;
在存储过程中应用事务需要注意对回滚的处理。
在处理事务时,可以使用SQLException捕获SQL错误,然后进行相关处理;在存储过程中,我们可以捕获SQL异常,判断回滚(ROLLBACK)还是提交(COMMIT),根据业务逻辑定义不同的操作。
下面的语句定义发生异常后立即回滚:
- #事务失败后回滚
- declare exit handler for sqlexception rollback;
更多的情况,我们需要通过异常来进行一些业务处理,这时候可以通过定义一个变量来处理异常:
- DECLARE t_error INTEGER DEFAULT 0;
- DECLARE CONTINUE HANDLER FOR SQLEXCEPTION SET t_error=1;
-
- START TRANSACTION;
- INSERT INTO t_test1 VALUES('test_id_01', 'test_value_01');
- INSERT INTO t_test2 VALUES('test_id_01', 'test_value_02');
-
- IF t_error = 1 THEN
- ROLLBACK;
- #其他业务操作
- ELSE
- #其他业务操作
- COMMIT;
- END IF;
SELECT...UPDATE并发更新是常见的一类数据库业务,比如用户支付更新账户余额,购物车下单扣减库存等,需要通过首先进行一次查询操作,比较余额/库存等,判断是否进行下一步操作。
这类业务需要注意的是请求并发时的处理,对库存等的查询和更新,例如多个请求同时读取库存并且进行扣减操作,如果不能正确的进行数据隔离,可能会出现超卖等问题。
实现的方式也比较多,在InnoDB默认的的REPEATABLE READ隔离级别下,可以使用事务结合独占的行级锁进行更新,确保不同请求同时操作库存和扣减发生冲突。还有一种方式是使用CAS乐观锁,在扣减动作发生时比较当前的库存值和上次查询操作的库存值,最后结合AFFECT ROWS判断操作是否成功。
这里模拟一个简化的商品下单操作,包括用户下单,首先查库存,库存足够则更新库存,订单表增加一条记录。在存储过程中使用事务加独占锁完成功能。
- CREATE TABLE `order` (
- `order_id` varchar(32) NOT NULL PRIMARY KEY AUTO_INCREMENT COMMENT '订单ID',
- `product_id` int(11) DEFAULT 0 COMMENT '商品ID',
- `user_id` int(11) DEFAULT 0 COMMENT '用户ID',
- `purchase_no` int(11) DEFAULT 0 COMMENT '购买数量'
- ) ENGINE=InnoDB DEFAULT CHARSET=utf8 COMMENT='订单表';
- CREATE TABLE `product` (
- `product_id` varchar(32) NOT NULL PRIMARY KEY
- AUTO_INCREMENT COMMENT '商品ID',
- `stock` int(11) DEFAULT 0 COMMENT '库存'
- ) ENGINE=InnoDB DEFAULT CHARSET=utf8 COMMENT='库存表';
新建一个存储过程,传入商品id,用户id和购买数量,返回操作结果和库存数量:
- CREATE PROCEDURE take_order(
- IN product_id varchar(32),
- IN user_id varchar(32),
- IN count int,
- OUT code int,
- OUT stock int)
- BEGIN
- #定义发生异常时回滚
- DECLARE t_error INTEGER DEFAULT 0;
- DECLARE CONTINUE HANDLER FOR SQLEXCEPTION SET t_error=1;
-
- #开启事务
- START TRANSACTION;
- #解决并发数据不一致,可以使用写独占锁或者CAS机制,这里使用写独占锁
- SELECT product.stock INTO stock FROM product WHERE product.product_id=product_id LIMIT 1 FOR UPDATE;
-
- IF(stock>=count) THEN
-
- INSERT INTO order (`product_id`, `user_id`, `purchase_no`)
- VALUES (product_id,user_id,count);
-
- UPDATE product SET product.stock=(stock-count) WHERE product.product_id=product_id;
-
- #提交事务或者回滚
- IF t_error = 1 THEN
- ROLLBACK;
- SET code=0;
- ELSE
- COMMIT;
- SET code=1;
- SET stock=stock-count;
- END IF;
-
- ELSE
- #释放独占锁
- COMMIT;
- SET code=0;
- END IF;
- END
数据库的事务管理还支持配置SAVEPOINT,或者显式的设置隔离级别等操作,在存储过程中应用事务,可以处理比较复杂的业务。